审定编号:国审稻20206042
品种名称:赣优735
品种来源:赣73A×苏恢5号
特征特性: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1.6天,比对照F优498晚熟1.7天。株高119.4厘米,穗长22.4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4.8万穗,每穗总粒数223.9粒,结实率77.0%,千粒重27.7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.9、3.4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褐飞虱9级,中抗稻瘟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一般,耐冷性一般,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9.0%,垩白度1.1%,直链淀粉含量16.2%,胶稠度66毫米,碱消值7级,长宽比3.0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产量表现: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53.45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4.52%;2019年续试,平均亩产650.67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3.31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.06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3.92%;201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44.95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3.08%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、贵州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、重庆市(武陵山区除外)海拔800米以下地区、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206043
品种名称:荃9优063
品种来源:荃香9A×苏恢063
特征特性: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1.0天,比对照F优498晚熟1.3天。株高111.2厘米,穗长22.6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5.0万穗,每穗总粒数210.6粒,结实率86.7%,千粒重27.0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.0、4.9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,褐飞虱9级,中感稻瘟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较强,耐冷性一般,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47.6%,垩白度3.0%,直链淀粉含量24.3%,胶稠度69.0毫米,碱消值6.9级,长宽比3.0。
产量表现: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82.16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9.09%;2019年续试,平均亩产662.57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5.30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2.36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7.20%;201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78.69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4.80%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、贵州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、重庆市(武陵山区除外)海拔800米以下地区、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206095
品种名称:民两优华占
品种来源:民丰520S×华占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4.4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晚熟1.6天。株高120.7厘米,穗长25.0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7.7万穗,每穗总粒数194.5粒,结实率83.2%,千粒重23.6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7、3.1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,白叶枯病5级,褐飞虱9级,中感稻瘟病,中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较强,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3.3%,垩白度3.4%,直链淀粉含量19.8%,胶稠度67毫米,碱消值5级,长宽比3.3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三级。
产量表现:201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23.87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.28%;2018年续试,平均亩产633.95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9.18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.91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.73%;2018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52.99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.86%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湖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江西省、安徽省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、福建省北部稻区、河南省南部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206096
品种名称:荃9优220
品种来源:荃香9A×苏恢220
特征特性: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1.5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1.4天。株高123.0厘米,穗长25.0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5.4万穗,每穗总粒数208.5粒,结实率83.9%,千粒重26.7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8、3.9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白叶枯病9级,褐飞虱9级,中抗稻瘟病,高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一般,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57.1%,垩白度4.8%,直链淀粉含量14.1%,胶稠度76.0毫米,碱消值5.0级,长宽比3.1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三级。
产量表现:201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10.99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.06%;2019年续试,平均亩产645.85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.11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.42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.09%;201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42.68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.29%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湖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江西省、安徽省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、福建省北部稻区、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206097
品种名称:深两优608
品种来源:深08S×R608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5.3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晚熟2.5天。株高120.6厘米,穗长24.9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7.3万穗,每穗总粒数200.7粒,结实率81.9%,千粒重23.1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.6、4.6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,白叶枯病7级,褐飞虱9级,感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强,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5.1%,垩白度2.1%,直链淀粉含量15.1%,胶稠度71.5毫米,碱消值6.3级,长宽比3.2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产量表现:201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30.13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.47%;2018年续试,平均亩产614.51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.91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.32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.69%;201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49.19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.74%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湖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江西省、安徽省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、福建省北部稻区、河南省南部稻区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206170
品种名称:苏两优4705
品种来源:苏4S×苏恢705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118.0天,比对照五优308早熟0.4天。株高108.0厘米,穗长23.3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9.9万穗,每穗总粒数159.8粒,结实率82.1%,千粒重24.3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.4、4.4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,白叶枯病7级,褐飞虱9级,中感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,耐冷性一般,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58.1%,垩白度0.9%,直链淀粉含量16.7%,胶稠度77.5毫米,碱消值6级,长宽比3.1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产量表现:201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59.01千克,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.10%;2018年续试,平均亩产604.98千克,比对照五优308增产4.22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1.99千克,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.66%;201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32.54千克,比对照五优308增产5.36%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江西省、湖南省、湖北省、安徽省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。